产品概述
名称:臭氧微纳米气泡机
型号:3S-N3
核心优势:纳米气泡生成,高效气液混合,广泛兼容腐蚀性气体与化学药剂,为科研实验提供精准、稳定的解决方案。
精准适配科研需求
超微气泡技术:采用先进气液溶解技术与精密剪切喷头,生成粒径100nm-50μm的超细气泡,显著提升气体溶解效率,助力实验数据更精准。
强力混合能力:支持臭氧等腐蚀性气体及各类化学药剂混合,满足环境科学、生物医学、材料合成等领域的多样化需求。
智能操控:LCD触屏控制,参数一目了然,操作便捷,实验流程更高效。
稳定耐用:不锈钢外壳,耐腐蚀、抗压性强,适应1-4bar进水压力,报警压力>6bar,安全可靠。
技术参数
额定流量:>150L/H
进气流量:30-300ml/min
电源:220V 50Hz 或 DC24V
工作环境:5℃~40℃
噪声:<58dB(静音设计)
功率:75W(高效节能)
尺寸:370*330*340mm(紧凑设计)
重量:15kg
产品亮点
✅ 气泡控制:为实验提供稳定、均匀的微纳米气泡,提升反应效率。
✅ 多功能兼容:适配臭氧、化学药剂等,拓展实验应用场景。
✅ 用户友好设计:触屏操作+紧凑机身,实验室空间利用率更高。
✅ 定制化服务:支持功能与尺寸定制,满足特殊实验需求。
应用领域
环境工程:废水处理、气体溶解效率研究
生物技术:细胞培养、药物递送实验
材料科学:纳米材料合成、表面改性
化学研究:催化反应、气液混合实验
Q: 实验室臭氧发生器应用案例之臭氧催化剂性能研究
A:实验室臭氧发生器应用案例之臭氧催化剂性能研究何远等人探究不同晶型 MnO₂(α、β、γ)在臭氧催化氧化降解甲磺酸美托洛尔;
Q: 臭氧发生器实验室应用案例之VOCs 降解领域
A:臭氧发生器实验室应用案例之VOCs 降解领域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贺泓团队开发 α 晶型二氧化锰催化臭氧氧化降解 VO;
Q: 臭氧与管式炉研究材料改性的目的与简要步骤
A:臭氧与管式炉研究材料改性的目的与简要步骤臭氧与管式炉结合的实验主要用于研究材料在臭氧环境下的退火处理或性能变化,常见于材;
Q: 臭氧辅助 MBE 生长 La₃Ni₂O₇超导薄膜解析
A:臭氧辅助 MBE 生长 La₃Ni₂O₇超导薄膜解析实验设置:研究人员使用德国 Oxx el gmbh 公司设计和建造的;
Q: 炭改性催化材料在臭氧催化氧化中的应用
A:炭改性催化材料在臭氧催化氧化中的应用1.炭基臭氧催化剂类型与特性炭基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成为臭氧催化氧化中常用的催;
Q: 炭改性催化材料在臭氧实验中的应用
A:炭改性催化材料在臭氧实验中的应用炭改性催化材料作为一种高效的环境功能材料,近年来在臭氧催化氧化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
Q: 臭氧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材料处理中的应用特点
A:臭氧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材料处理中的应用特点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和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钇钡铜氧 (Y;
Q: 臭氧退火工艺对薄膜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概述
A:臭氧退火工艺对薄膜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概述在材料科学领域,薄膜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如电子器件、光学器件、;
Q: 耐臭氧药物布洛芬的电过氧化处理:界面反应动力学、影响机制和降;
A:文献:耐臭氧药物布洛芬的电过氧化处理:界面反应动力学、影响机制和降解位点总结 一、研究基础与背景1. 布洛芬(IBP)的
Q: Q-ACSM 对不同氧化态腔室生成 SOA 的敏感性研究
A:Q-ACSM 对不同氧化态腔室生成 SOA 的敏感性研究一、研究背景与目的1. 有机气溶胶(OA)的重要性与研究挑战•环
Q: 催化剂在等离子降解VOCs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A:催化剂在等离子降解VOCs中的作用机理研究摘要:等离子催化技术中,Mn基催化剂以其优异的催化降解VOCs和臭氧性能受到国
Q: 臭氧陶瓷膜曝气试验装置材料与检测方法
A:臭氧陶瓷膜曝气试验装置材料与检测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试剂与仪器 试剂:苯酚、磷酸、磷酸氢二钠、靛蓝二磺酸钠、硫代
Q: 吴德礼教授:多羟基亚铁耦合臭氧同步去除重金属和有机物——以C
A:吴德礼教授:多羟基亚铁耦合臭氧同步去除重金属和有机物以Cu(Ⅱ)-EDTA去除为例 创新点 重金属-有机络合物废水因其难
Q: 恭喜马老师论文发表: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尾水的催化剂适配
A:恭喜马老师论文发表: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尾水的催化剂适配研究 马 栋,段 超,王亚强,等.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尾
Q: 臭氧处理絮凝膜浓缩物中OBPs的分子特征和形成研究
A:臭氧处理絮凝膜浓缩物中OBPs的分子特征和形成研究 垃圾渗滤液是在垃圾填埋场和废物发电厂(临时废物掩体)处置城市固体废物
Q: 恭喜山西大学秦老师关于小鼠臭氧实验论文发表
A:介绍 据估计,2021年全球20-79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0.5%,涉及约5.366亿人(Sun et al., 2